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实时资讯 » 石油能源 在阿联酋,用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护航石油工程建设

在阿联酋,用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护航石油工程建设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有344人浏览 日期:2023-12-29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夏季气温超过40摄氏度,有时候甚至达到50摄氏度,地处阿拉伯半岛东部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在这里从事户外工作,可谓不小的考验。85后刘洛夫清晰地记得,2008年他硕士毕业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首先迎接他的是扑面而来的热浪和漫无边际的沙漠。但比起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对新环境的不适,直面国际化市场的残酷竞争才是更大的挑战。

  刘洛夫所在的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2007年才将业务拓展到阿联酋,相比那些已经在此经营了几十年的欧美公司,初来乍到的中国企业想要从市场中分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国际上,中东地区一直被视为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高端市场”,不仅因为当地的油气资源丰富,更因为当地的油气行业技术标准高、要求严,尤其是安全、质量标准,竞争激烈,还在“新手村”的中国公司想要适应这套规则,需要付出大量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

  刘洛夫记得,2018年,在科威特瓦拉项目上,一名来自加拿大的质量安全总监认为,中国人做工程只会赶进度,不顾质量安全。为了打消这种偏见和误解,刘洛夫报名应聘了项目质量经理一职。在中东地区,石油工程行业项目质量经理的任职要求十分严苛,不仅有学历专业的规定,对任职年限、资格证书也有严格要求,此外还需要业主面试通过、正式批准,方可入职。在获得面试资格后,刘洛夫从迪拜赶到科威特,在经过多个问题、多轮面试后,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项目质量经理那一栏。

  今年11月,在新建的项目开展管理体系审核时,刘洛夫遇到了10年前的一位业主老朋友。作为审核组组长,这位老朋友对公司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表达了认可,“你们现在比10年前进步明显,有国际化大公司的范儿了。”

  经过十几年多个项目的锤炼,刘洛夫也从一个缺少经验的“小白”成长为公司海湾地区质量部经理,对国际项目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更加熟悉,还带动和培养了一批了解技术规范的新生力量,共同为项目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伴随着公司与当地业主的合作愈发深入和顺畅,公司的一部分设计技术标准,比如油田站场的标准化设计,被纳入了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的标准规范体系,这是中国公司在油气工程规范体系上的重要突破。去年2月,公司承建的巴布油田综合设施项目顺利投产,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公司在国际上建设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工艺最复杂的油田开发项目,项目还获得了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境外工程)”称号。在项目管理上,公司也已具备从设计、采购、施工、试运到投产的全产业链项目交付能力,在国际油气工程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2018年,中国和阿联酋签署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双方往来更加便捷和深入。在这一年,刘洛夫邀请当地的监理和业主团队来到成都,带领他们参观合作的制造厂商,游览大熊猫基地,打卡宽窄巷子,让他们亲身感受现代化中国的模样。刘洛夫说,通过这种双向交流,让那些从没有来过中国,也不了解中国的国外合作伙伴对中国更有兴趣了,在后续的项目执行中对中国人也更加尊重了。

  在这片人口近1000万,但外籍人口占比超过80%的土地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十分激烈。刘洛夫认为,与别的国家的人打交道,除了要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外,更要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态,做到自信自立,而这股子自信,必须靠专业能力。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土地上,唯有靠有信服力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才能赢得尊重和认可。

  工作15年了,作为早先出海的“排头兵”,刘洛夫清晰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他记得,2008年自己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不仅中国企业比较少,中国面孔也很难见到。但现在,在阿联酋的中国人数量已经候翻了好几倍,机场、商场、酒店,随处可见中文标识,还开设了为中国人服务的专区。刘洛夫认为,中国企业出海,让世界有了了解中国的窗口,而祖国愈发强大,也让在海外的中国人有了更深厚的底气。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