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实时资讯 » 政策法规 现有农业政策,对市场的“扭曲”以及经济成本有何影响?

现有农业政策,对市场的“扭曲”以及经济成本有何影响?

  来源:常常谈财经 有326人浏览 日期:2022-01-17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引言

 

经合组织的研究还使人们关注到现有农业政策对市场的扭曲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成本。经合组织发现,政府为农业补贴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而且补贴形式五花八门。它们通常借助出口补贴来支持农产品价格。经合组织的计算结果表明,在1986年至1988年,美国的生产者补贴等值为22%,欧共体为39%,日本为64%(生产者补贴等值指政府补贴在农民收入中的百分比)。

 

 

美国提议在2000年前取消所有扭曲贸易的农业补贴。它希望至少使农民的收入补贴与生产决策“脱钩”,削弱激励措施的力度以免出现生产过剩,降低对世界市场的扭曲。美国和凯恩斯集团迫使欧洲的谈判代表采取防守姿态,后者的任务是争取在尽可能少地开展改革的情况下维持“共同农业政策”。美国一再威胁欧洲,声称如果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协议,就要对欧洲采取报复措施。

 

 

美国的另一个兴趣点是,将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等《关贸总协定》的现有规则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服务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金融服务(如银行、保险和会计)、专业服务(如法律、教育和医疗)和商业服务(如广告、咨询、建筑和设计)。美国的服务出口顺差极高,而且充分准备利用这个欣欣向荣的贸易领域推动本国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希望从谈判议程中拿掉一些服务方面的议题(如空运、海运和部分金融服务)。

 

 

此外,美国还力促就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达成协议,这样在海外运营的美国公司就可以与当地公司享有同样的“国民待遇”,而不会面临歧视性壁垒。发展中国家坚决抵制美国的要求,不愿取消作为外国直接投资前置条件的国产化比例和出口业绩要求。不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谈判过于分散,普遍被视为乌拉圭回合中“最令人沮丧、成果最少”的谈判。

 

 

最初,美国凭一己之力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推上议事日程。长期以来,美国公司一直抱怨它们必须在服装产业(如品牌服饰和设计服饰)、娱乐产业(如音乐和电影)和高科技产业(如半导体和软件)等领域里竭力保护自己的产品不受外国假冒产品的冲击。在以上产业,非法仿制、设计剽窃和假冒伪劣等问题越来越猖獗。由于大多数国家都严打剽窃行为,至少在公开表态中是这样,所以美国提出的目标在原则上没有遭到太多反对,但要提出具体规则并付诸实施则是另外一回事。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要吸引外国投资和促进本国创新,就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然而,美国希望制药业加强专利保护的意愿引发了很大争议。这触及发展中国家药品定价的敏感问题,而这些国家都希望获得廉价的仿制药。在美国的大力倡导下,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谈判的重中之重,其他国家由此认识到最终形成的协定中必须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内容包括在内。这方面的谈判一直笼罩在美国无形的威胁下,即一旦其他国家不同意在这个领域里制定规则,那么美国将自行确定什么是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根据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采取贸易制裁,以执行美国对这一问题的解读。由于其他国家强烈反对美国单方面采取这种行动,所以愿意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达成协议,并对争端解决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规则。

 

 

这些谈判还降低了关税,清除了主要的贸易壁垒,特别是出口限制协议。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认为《多种纤维协定》阻碍了本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应该立即废除它。它们认为,废除《多种纤维协定》是发达国家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不是对发展中国家做出的让步。美国最初拒绝废除这一协定,而是建议建立全球出口配额体系(不再是各国分别确定本国的出口配额)。只有加拿大支持这个立场。不过,老布什总统否决了要求收紧进口配额的法案后,美国政府开始支持逐步废除《多种纤维协定》,以促进各国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达成协定。

 

 

美国还希望取消其他有管理的贸易安排,如自愿出口限制和有序销售安排等。这意味着废除20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的200多份出口限制协议。如果一个国家想要保护本国生产者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就必须诉诸例外条款或启用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而不是寻求出口限制手段。与此同时,美国不愿意修改自己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法律,其他国家认为美国出于纯粹的贸易保护主义目的在滥用这些法律。

 

 

就《关贸总协定》体系的运作展开谈判的小组力求弥补现有框架中的其他缺陷。人们一致认为应该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并将它融入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各份协定。各国希望建立的争端解决机制“既可以用来在具体争议中维护本国利益,又可以广泛确保自己的现有权益,确保自己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新承诺具有价值”。事实上,只有美国有能力通过启用301条款和威胁报复其他国家自行实施这些协定。小国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即使它们威胁对其他国家进行报复,后者也不会当真。小国决心建立一个所有国家都可以平等利用的公平争端解决程序来解决权力失衡的问题。

 

 

这将终止美国单方面要求保障自身贸易权利的情况,而且允许其他国家要求美国对自己的贸易政策负责。尽管很多国家对美国的301条款怨声载道,但《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阿瑟·邓克尔表示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咄咄逼人地动用301条款,为《关贸总协定》做了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这么做不仅没有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而且帮助全世界在强化这个体系的信念下团结起来。

 

 

参与乌拉圭回合的国家还讨论了如何使《关贸总协定》形成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自1947年以来,人们就假设《关贸总协定》会被国际贸易组织取代,因此只是“临时性机构”。但正如本书第十章所述,由于缺少国会支持,所以国际贸易组织并未真正成形。《关贸总协定》有一个小型秘书处,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比没有正式地位。1990年,密歇根大学法学教授约翰·杰克逊建议设立一个永久性国际贸易组织。加拿大采纳了这个想法,建议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担任这个角色。欧共体同意这个主张,但希望把它叫作“多边贸易组织”,而美国“毫不掩饰”对这个计划的“敌意”。

 

 

美国认为在对具体规则达成一致意见之前把工作重心放在制度结构上为时过早。正如美国贸易代表卡拉·希尔斯所说:“在建造法院之前要先制定规则。”在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的头几年,由于工作方案在不断制订中,所以谈判进展缓慢,但1989年中期评估结束后,它开始稳步向前。1990年老布什总统否决了纺织品配额法案,并同意逐步废除《多种纤维协定》后,谈判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美国满足了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关键要求,并且在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赢得其他国家的让步。

 

 

结语

 

 

此轮谈判的有效截止期限是1990年12月,这样在1991年年中“快速通道”授权到期之前,国会原本有足够的时间评估并投票表决谈判中达成的任何协定。虽然此时协定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确定,但农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谈判代表已经决定将不同类型的补贴划分为“允许采用的贴补”和“不允许采用的补贴”,但仍未就补贴的削减幅度和农业贸易壁垒的降低程度达成共识。1990年10月,美国国会为了向欧洲施加压力,重新授权政府推行“出口促进计划”补贴农业出口,并在其中纳入“《关贸总协定》触发器”,即如果未能达成农业协定,将扩大“出口促进计划”的规模。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