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进口博览会 » 经济论坛 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系列前瞻报告(二)

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系列前瞻报告(二)

  来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 有226人浏览 日期:2021-10-25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分享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新趋势

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消费同样也是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品市场国,消费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当前我国涌现国货消费崛起、“银发”消费快速发展、绿色消费深入人心等消费新趋势,亟需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现代流通布局、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使消费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一、我国消费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消费发展现状

1.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稳居首位

消费持续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已经连续多年超过50%,消费在稳定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2.消费总体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品市场国。2016-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1.6万亿元增长到39.2万亿元,年均增长6.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品市场。受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速为4.4%。

论坛1.webp.jpg

图1:2011-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同比名义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其中,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国家统计局对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分项基数进行过修订,2018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3.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速,医疗、教育、旅游、文娱等服务消费市场迅速增长,服务消费几乎占据居民消费“半壁江山”。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达45.9%。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达43%。此外,我国高端消费品进口额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占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约三分之一的份额,是全球高端消费品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国家。

4.线上消费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网民数量庞大,受疫情影响居民加速适应非接触式消费,线上消费迅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8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9.8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0.4%,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从消费数据来看,2020年我国全年网上零售额1760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5.城乡消费差距总体缩小

在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城乡消费差距有所缩小。2016-2020年,我国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为7.1%,高于城镇6.4%的年均增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为8.3%,高于城镇居民4.8%的年均增速。受就地过年、农民工就业渠道受阻等因素影响,2021年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相对放缓。2021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07亿元,同比增长21.4%,慢于城镇1.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0%。

6.消费群体中90后、00后渐成主力军

伴随90后开始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具有稳定的收入,00后逐步走向职场,新生代消费群体购买力日益增强,开始成长为消费市场主力。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当前我国90后、00后人口规模达3.4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已成为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从细分消费市场来看,央视财经大数据显示,2019-2020年我国90后在旅游消费群体中占比接近50%;我国餐饮消费者中90后及95后占比51.4%,远超该群体在总人口的占比。95后、00后网络用户数量超过3.69亿,在全体网民中占比超过3成,且目前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增用户中95后占比近一半,对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消费方式更乐于接受。

(二)制约我国消费发展的因素

1.收入分配差距抑制消费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尽管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其消费潜力长期受到抑制,近年来我国出现中高收入群体收入的增速要快于中低收入群体的现象,消费增长空间未能充分打开。2020年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我国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基尼系数也长期处于较高位置,社会财富差距仍然较大,从而影响消费增长。

2.房价过高影响居民消费能力

我国房地产价格过高,导致居民偿还住房贷款的负担较重,抑制消费能力提升。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球80城房价收入比研究报告》,全球80城的平均房价收入比为 17.5,而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远超过平均房价收入比水平。另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研究显示,受房贷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攀升较快,导致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2016年至2020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了22.2个百分点,增幅显著高于企业和政府部门,导致居民部门不得不削减消费支出以偿还债务。

3.流通网络布局不够完善

我国流通网络渠道不够健全,导致消费的供给水平不够,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例如,我国农村地区内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冷链仓储物流系统建设水平滞后,导致农产品损耗较大,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使农产品消费的供给水平受到影响。又如,当前我国社区商业网点面积仅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了15%以上。很多商业网点因租金上涨而难以为继,或者被迫改为他用,导致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供给不足,现有网点业态老旧、质量不高,难以为居民提供高效、便利的商业服务,居民消费便利性有待提升。

4.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水平仍然不足,使消费者存在“后顾之忧”,如家庭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的负担仍然较重。以家庭养老服务为例,我国一些地区养老设施不健全,市场机构鱼龙混杂,存在收费不合理的现象,养老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职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难以提供多样化、优质的养老服务。

5.消费市场环境有待优化

我国消费市场环境建设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法治体系不够完善。全国性的商品流通法尚未出台,商业设施规划建设中相关法规执行力度不足。二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造成用户体验不佳、流通成本过高,导致产品质量缺乏公信力,难以打造品牌。三是信用建设仍有待加强。消费市场中仍然存在制假售假、传销活动、虚假广告、服务违约等欺诈行为,企业诚信档案管理不足,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市场监管能力有待提升。新业态监管相对滞后,汽车市场中质量监管过程存在缺陷,电商平台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虚假促销等问题仍然有待规范。

二、发达国家消费发展历程经验借鉴

(一)美国消费发展历程

消费是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各年数据来看,美国最终消费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且最终消费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相同,而投资率基本保持在20%左右。美国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各年的净出口率基本上维持在-5%-3%之间,占GDP比重较小。

美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约占八成。整体来看,美国内需贡献率(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之和)保持在100%左右。其中,消费贡献率占据内需贡献率的主要部分。2010年-2018年,美国消费贡献率均值为78%,投资贡献率均值为26%,净出口贡献率均值为-4%。

美国最终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增速先升后降。当美国处于中低收入水平时,最终消费规模增长较为迅速,居民消费增长与最终消费增长趋势类似,都保持较快增长。在步入高收入水平国家之后,消费增长率有明显下降趋势,最终消费、居民消费以及政府消费的增长率都只保持个位数的增长水平。

美国消费结构变化按照“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消费”的路径发展。从1929年到1946年,大萧条和二战使得美国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波动,该阶段仍以商品消费支出为主。1946年至今美国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其中1970年美国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开始超过商品消费。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数据,2019年美国服务消费个人支出占比约为69%,2020年占比约为67%。

(二)英国消费发展历程

英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八成以上。从英国历史发展历程来看,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大多数时间保持在80%以上,资本形成总额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占GDP的比重约为17%。在低收入阶段,政府消费的增速高于居民消费,但在步入中高收入阶段及高收入阶段后,居民消费增速明显高于政府消费。

消费是英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从历史数据来看,英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所以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多为负值,这就决定了英国的经济增长大多来自于消费和投资。从1948至今的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贡献率来看,除了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使得消费贡献率出现异常波动外,仅为2.7%,英国各年的消费贡献率平均都在70%以上的水平,而投资率平均在30%左右,由此说明消费需求在三大需求中居首,反映了内需消费在英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日本消费发展历程

日本消费率呈U型变化。日本进入高收入水平的后半段最终消费率保持在70%~80%之间,投资率在20%~30%之间。日本战后的快速繁荣、泡沫经济、广岛协议以及消费者基数小等诸多因素对于其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消费率的波动性相对较大,呈U型变化,投资率近年来呈现略微下降的态势。

日本在步入高收入阶段后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日本在这一阶段高端消费发展势头良好,个性化、品牌化消费盛行,家居、生鲜、服装、珠宝、化妆品行业纷纷迎来高速增长期。尤其是日本进行了一轮冷库和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扩张,构建了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地的冷链物流系统,保障了生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四)韩国消费发展历程

韩国经济仍然主要由消费主导。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韩国开始转为出口导向型国家,所以其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波动性较大,消费率和投资率也随之变化,但内需仍占据主要地位。近年来,韩国消费率保持在65%左右,投资率保持在35%左右。

韩国步入高收入阶段后服务消费占比大幅提升。从1970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韩国服务类消费支出占比由46.4%上升至54.2%,其中,通讯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6.7%,交通运输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4.6%,卫生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4.1%,休闲和文化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3.0%,而教育消费支出占比受韩国政府严格打击教育培训影响出现下降;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占比由56.4%下降至23.2%,其中,食品和非酒精类饮料消费支出占比下降了34.2个百分点。

三、我国消费未来发展新趋势

(一)国货消费和国潮新品牌逐渐崛起

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家文化自信实力的增强,国产产品的质量工艺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消费者对具有国风潮流特点、传统文化色彩的国货品牌更加认同。同时,受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国际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前往海外旅游、购物、留学的行为的受阻,使他们更愿意消费本地品牌。另外,近年来我国国货消费品牌“出海”效果显著,本土企业通过各类展会、电商平台等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国产商品和服务愈发受到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二)“银发”消费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与老年人康养、医疗、文娱、社交等需求相关的消费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银发”消费空间巨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有149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有11个城市已经进入超老龄化阶段,这些城市的“银发”消费将成为城市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三)绿色消费日益深入人心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人们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视,消费者群体对绿色消费的关注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全国许多地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商业设施均推广循环利用设施设备,饭店、食堂等对餐饮浪费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企业的产品生产坚持绿色和ESG发展理念,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具有绿色属性的商品,绿色消费行为更加受到鼓励。

(四)消费理念趋向理性和追求性价比

我国消费者群体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消费理念更加理性务实,盲目追求“高大上”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受到抵制,高性价比消费倍受欢迎。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满足自身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消费场景的体验。

四、我国促消费建议

(一)合理优化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财税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房地产税、遗产税等税种,加强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稳定农民工和大学生两大就业,鼓励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等新就业模式发展,使劳动收入更有保障。

(二)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杜绝恶意炒房、哄抬房价的行为,推动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房等发展,规范发展长租公寓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为青年“新城市人”合理提供适当购房租房补贴,减轻年轻消费者群体房贷负担,支持住房消费发展。

(三)完善现代流通网络布局

完善城市商贸流通节点布局。加快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区域性特色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分层次发展。支持城市改造提升现代商圈、步行街,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鼓励社区商业发展。健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优化农村商业体系,推动农村商业网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设,完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利用智能终端打通农村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

(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鼓励发展较好的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事业发展,鼓励政府和企业通过职工基层锻炼、异地轮岗、农村实践等方式,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建立新型消费法治体系,加强对流通领域现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修订和完善,推动流通领域的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快制订和完善家政、养老等服务行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提升流通标准化水平。强化市场监管,增强消费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城市消费品市场的质量管理,整顿规范农村消费品市场,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健全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制度,加快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常态化监管机制。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